• 无障碍声明
  • 长者模式
  • 浏览辅助工具

甘肃省残疾人联合会

热词搜索:
福利
政策
维权
就业
招聘
2018年03月06日
  • 首页
  • 组织机构
  • 信息公开
  • 新闻报道
  • 政策法规
  • 业务工作
  • 互动交流
  • 办事服务
  • 网站帮助

信息公开

  • 通知公告
  • 人事招考
  • 事业文件
  • 政务公开
  • 事业论坛
  • 预决算公开

事业论坛

  1. 当前位置:
  2. 首页
  3. 信息公开
  4. 事业论坛

立足民生之本 突出政府主导以精品服务推动残疾人工作新突破(兰州市政府残工委)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4-03-07
  • 切换背景色:

  •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根据会议安排,现就兰州市2013年特色亮点工作向与会领导和同行们作以交流,请指正。

兰州市户籍总人口324万人,其中各类残疾人19.21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5.95%。2013年,我们以“两个体系”建设为抓手,狠抓特色示范,强力推进优惠政策落实、康复扶贫就业助学等实事项目和重、难点工作,圆满或超额完成既定目标任务。重点在五个方面取得突破:

一是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建成投入试运营。市委市政府将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列为2013年实事项目,投入资金440.8万元,建成了集服务大厅等13项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机构。其中法律援助等4项业务已试运营。中心总面积1277.5㎡,核编10人,正科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

二是残疾人“助残就业”工程效果显著。市委市政府将“助残就业”工程列入2013年实事项目,投入资金848.4万元,扶持1129人就业:高校生13人,每人补助6000元;自主创业502人,每人补助5000元;超比例就业306人,每人补助5000元;集中安置179人,每人补助5000元;智力、精神及重残人稳定就业129人,每人补助8000元。培训2439人,每人补贴培训费1000元。带动残疾人及家庭创业564人。

三是全国残疾人文化体育建设示范市创建工作取得初步成效。2012年12月,中国残联批准兰州市“创建全国残疾人文化体育建设示范市”。市委、市政府将创建工作纳入全市大文化建设,列入目标考核体系。积极筹建全省首家残疾人艺术工作、“金城关文化博览园”残疾人文化活动和残疾人体育人才培训3个基地。县、乡、村建立创建点40个,将创建工作与文明城市、文明城镇、美好乡村有机结合,在文化体育广场开辟专栏广泛宣传残疾人文化事业成果;村(社区)文化活动室积极吸收残疾人参与,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残疾文体活动,逐步形成“一街一品”、“一居一特”。城乡残疾人参与文体活动热情普遍提高,精神文化生活极大丰富,创建取得初步成效。2013年4月,分管副市长在全国残疾人文化建设工作会议上作了经验交流。

四是市残疾人托养就业康复中心规范运行。2010年9月市政府整体接收兰州机车厂医院组建市残疾人托养就业康复中心,正科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核编74人,占地6.21亩,主体建筑面积5600平方米,开放性床位300张,拥有中、高级职称35人,学科带头人10名。设置业务科室16个,是我市唯一一家集托养、康复、就业、培训、指导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机构。中心先后为重残、智力和精神三类残障人士提供托养服务451人次,全日制托养269人次,日间托养382人次;聘请省内外康复中心专家举办18期康复就业培训班,开展脑瘫康复训练3721人次,偏瘫训练4330人次,其中运动治疗2602人次、中频治疗4518人次;康复治疗1210人次,精神病康复674人次,白内障复明手术52例;庇护工场技能培训916人次,实现残疾人社会稳定就业10人;便民门诊84892人次。迎接省内外各级残联组织的参观交流和现场观摩会10余次。

五是关爱老年残疾人专项救助取得实效。投入财政资金76.1万元,为2521名70岁以上残疾人每人每月发放50元生活补助。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我们把事关残疾人的难点和热点民生问题摆在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一是党委政府重视。市委市政府将残疾人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盘子”,全面强化举措,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有考核。二是建立健全机构。逐级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统一指挥和调度。三是制定工作方案。逐级制定了推进方案、操作细则和工作流程,明确了目标任务、实施对象、资金来源和保障措施等。四是建立工作机制。逐级层层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形成了“政府主导、残联主抓、部门配合、社会参与和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

二、深入调查,摸清底数。在具体工作中,我们采取了“三步走”和“实地查、逐户访、反复核”的调查办法。第一步是普查。逐村逐户逐企业开展摸底排查,认真填写有关表册;第二步是筛查。综合残疾人经济现状、残疾程度、意愿诉求因素确定实施对象,建立翔实的资料档案;第三步是核查。确定专人对筛查后的残疾人(企业)逐一核实后,在一定范围内公示,接受监督。

三、健全制度,强化监管。重点解决服务设施建设服务不到位、不规范、不专业问题,制定完善了《服务设施工作流程》、《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细则》、《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财务保障和监管制度》等40余项规章制度,逐步实现了服务机构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初步建成了覆盖全市、功能健全、信息畅通的体系化服务网络体系。

四、跟踪督导,同步推进。始终把优惠政策落实和创建成效作为惠及残疾人福祉的“第一目标”来抓,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将涉残实事项目作为重点督查内容,组织新闻媒体跟踪报道,接受舆论监督。各级残联“主抓”作用、组织协调职能充分发挥;财政部门资金及时落实到位,为各项工作开展提供了经费支撑;监察审计部门对项目实施过程和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全程监督;编办、发改、教育、民政、人社和文化等有关部门积极整合资源,多方支持实事项目和创建工作的整体推进。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形成了协作配合、齐抓共管、统筹推进的良好工作格局。

总之,我市残疾人整体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上级党委、政府的要求、与其他兄弟市州的工作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下一步,我们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加大资金配套和整合力度,加快重点突破步伐,全面改善残疾人的生产生活条件,努力推进残疾人事业与全市经济社会同步跨越。

分享到:
  • 网站隐私安全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帮助信息
  • 版权所有:甘肃省残疾人联合会
  • 陇ICP备19000722号-1
  •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2079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2079
  • 地址:兰州市民主西路168号
  • 制作维护:甘肃省残联信息中心
  • 技术支持:哈尔滨亿时代数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维护单位联系方式:0451-55664482
党政机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