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无障碍声明
  • 长者模式
  • 浏览辅助工具

甘肃省残疾人联合会

热词搜索:
福利
政策
维权
就业
招聘
2018年03月06日
  • 首页
  • 组织机构
  • 信息公开
  • 新闻报道
  • 政策法规
  • 业务工作
  • 互动交流
  • 办事服务
  • 网站帮助

工作动态

  • 办公室
  • 人事处
  • 组联维权处
  • 康复处
  • 教育就业处
  • 宣传文体处
  • 计划财务处
  • 直属机关党委
  • 甘肃省康复中心
  • 甘肃省残疾人职业教育和就业服务中心
  • 甘肃省残疾人文艺体育中心
  • 甘肃省残疾人辅助器具资源中心
  • 甘肃省残疾人农业科技指导中心
  • 甘肃省残联信息中心
  • 甘肃省盲人按摩指导中心
  • 甘肃省听力语言康复中心

甘肃省残疾人辅助器具资源中心

  1. 当前位置:
  2. 首页
  3. 新闻报道
  4. 工作动态
  5. 甘肃省残疾人辅助器具资源中心

汲取百年党史智慧力量 创新技术手段为民服务

  • 来源:省辅助器具中心
  • 发布时间:2021-06-24
  • 切换背景色:

  •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省辅具中心假肢科着力下功夫、出硬招、见实效、求突破,聚焦残疾人群众所需所盼,充分发扬不怕苦不怕累、迎难而上、开拓创新的精神,真正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为民办实事的行动。

      前期省辅具中心假肢技术团队在定西市岷县下乡筛查时,发现先天发育不良导致单侧下肢畸形的患者林永科。在林永科年幼的时候家人并未发现他的异常,当他逐渐进入身体发育期的时候发现自己的右腿几乎停止了生长,长短腿症状越来越明显。尤其是大腿部分长度只有13厘米,左右两腿相差达到20厘米。使他在日常行走时身体极大程度的晃动摇摆,生活造成不便,脾气也变得古怪起来。由于家住岷县深山,父母没有工作,只能靠务农来解决一家人的温饱问题,没有多余的经济收入来为他购买适合的辅助器具来解决日常行走的困难。林永科就这样错过了上学的年龄,时至今日说起此事还是满眼的无奈。

      因其身体情况特殊,中心假肢技术团队在仔细评估、研究分析后创新了制作方法,为他“私人订制”了一套专属方案。一是要保证假肢制作的效率,让其尽早恢复正常行走,减轻脊柱的压力;二是保证实用性,在尽可能达到美观的前提下充分补偿行走上带来的不便;三是提高使用便捷性,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独立穿戴假肢;四是解决膝关节过高、小腿过长稳定性较差的适配困难;五是考虑全年季节、气温变化对脚部带来冻伤等影响。此次假肢接受腔制作难度大、连接盘放置困难、假肢整体对线调整较难。但假肢科专业技术人员充分发挥敢打敢拼的精神,反复实验、多次调试,加班加点为林永科制作新假肢。

      针对其残肢特殊性,一改往日的传统做法,专业技术人员创新思路以足拖式假肢接受腔来弥补两侧高度差,零件选用稳定性高、质量轻,能满足功能需求的单轴动踝脚板,以此保证假肢整体适配性。接受腔采用后侧大面积开口方式,在口型圈两侧及脚踝处增加碳纤维框架保证其接受腔的强度及美观性。考虑到季节、气温等因素避免患者脚部出现冻伤等情况,大胆尝试了放弃泡沫板内衬套,直接让患者穿鞋进入接受腔内,这同时为患者适应步态训练增加了舒适度及承受力。

      经过三天的创新制作,林永科终于能够双腿平齐站立了。根据康复医师制定的训练方案简单训练后,他已经可以像常人一样平稳行走了。他兴奋的打开手机视频向家人展示着为他量身定制的假肢并在镜头前不停的行走演示。通过此项技术创新已大幅改善了林永科的行走能力和生活质量。

      省辅具中心假肢科将不断创新技术,面对我省广大残疾患者为他们提供更精致、更高效、更贴心的服务。同时严格按照省辅具中心党支部工作要求,紧盯年度任务目标,尽力解决广大残疾人患者的身体缺陷和生活困难。切实为残疾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始终与残疾人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以广大残疾人的满意度来检验党史学习教育成效。


分享到:
  • 网站隐私安全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帮助信息
  • 版权所有:甘肃省残疾人联合会
  • 陇ICP备19000722号-1
  •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2079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2079
  • 地址:兰州市民主西路168号
  • 制作维护:甘肃省残联信息中心
  • 技术支持:哈尔滨亿时代数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维护单位联系方式:0451-55664482
党政机关
​